警惕对虾肌肉白浊:从病原分析到精准防治,应对季节性养殖挑战

发病初期,对虾尾部或腹部肌肉,尤其是第四至第六肌节,呈现不透明的白浊状,少数个体从背部中间开始发白。白浊部分逐渐失去透明性,并迅速向前扩展至整个腹部。严重时,整个背部肌肉变白坏死,病虾表现躁动、剧烈运动,部分出现软壳、空胃甚至死亡。镜检可见肌肉坏死,肌纤维排列紊乱、横纹消失。值得注意的是,发病初期对虾仍可正常摄食,病死虾多沉于池底,水面不易发现。
- 养殖水体中钙、镁、磷及溶解氧等关键微量元素不足,无法满足对虾正常生理需求;
- 对虾的饵料中缺乏维生素,导致肌肉白浊的出现。
- 养殖水体的底氧不足,导致虾类的体质长期处于亚健康等应激状态,引发肌肉白浊的出现。
- 对虾养殖水质不稳定,水质变化大,藻类少,透明度大,光照强烈而水体的透光度高,导致对虾应激出现肌肉白浊。
- 底质恶化,池塘底部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的对虾病原菌感染,引起肌肉病变而形成的白浊。
- 对于对虾养殖前期因水质不稳定,透明度过大导致的对虾应激产生的肌肉白浊,可以使虾蟹活力宝+应激宝进行抗应激处理,降低虾的对新环境的应激反应。
- 对于养殖水体或者饵料中缺乏营养物质,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解维宝+虾蟹活力宝进行处理。
- 对于水体的底部溶氧不足导致的肌肉白浊,可以及时加开池塘增氧设备,同时用增加改底频率,保持池塘底部清爽。
因此,各位养殖户朋友要密切关注天气预警,积极应对。强化水质监测与调控,在天气多变和温差大的时期,更应增加改底频率,加强疫病防控,适时出虾,降低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