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如东小棚秋虾如何安全度过“扫浑期”

“扫浑期”是江苏如东小棚养殖秋虾过程中的关键阶段,通常出现在放苗后20–30天,正值转肝期与抢料期的过渡阶段。此时期由于虾体规格增大、活动增强、藻类衰弱、溶氧下降及底质恶化等因素交织,极易导致水质浑浊(表现为“平时水清,一喂料就浑”),进而引发弧菌感染、亚硝酸盐中毒、空肠空胃、软壳偷死甚至急性排塘等问题,因此,科学管理“扫浑期”对保障秋虾养殖成功至关重要。

 

一、“扫浑期”的主要风险

1. 水质恶化与返底

昼夜温差加大、扣棚导致气压变化,易引起池塘底部有机质和病菌上翻(即“返底”),造成水体浑浊并释放大量弧菌,导致对虾感染发病。

2. 溶氧降低与亚硝酸盐毒性增

扫浑期藻类衰弱,光合作用减弱,产氧能力下降;同时高密度、高投喂导致耗氧因子增多,池塘整体溶氧偏低。低溶氧环境下,亚硝酸盐难以转化为硝酸盐,其毒性显著增强,易引发对虾蜕壳期出现“肉段子”、软壳掉苗等中毒现象。

3. 营养失衡与体质下降

部分养殖户控料过严,导致对虾摄食藻类维持营养,水体进一步变瘦;而猛料模式则加重肝胰腺负担。两种极端均可能导致虾体营养不良或消化系统受损,免疫力下降,增加偷死风险。

二、安全度过“扫浑期”的五大管理关键点

1、巧稳水:提前肥水,稳定藻相

在扫浑期来临前(一般放苗20天左右)及时补肥,选择营养全面、可溶性好、含碳量高的肥料,比如饵丰宝(5斤/棚)+黄金泡(5斤/棚),每3–4天补充一次。因如东小棚多采用地下井水,氨氮普遍偏高,应慎用含氮量高的肥料,避免加剧水质负担。

2、勤改底:改善底质,防控有害物质

使用安全无刺激的降解型底改剂,比如靓底宝(1斤/棚),每5天使用一次。

对于黑泥严重的池塘,可加大剂量至1.5斤-2斤/棚,连续使用3天,有效减轻底泥污染。改底有助于减少返底风险、控制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积累,为对虾提供清洁的底部环境。

3、强增氧:保障溶氧,缓解应激

提升增氧机功率,确保池塘溶氧充足。高溶氧不仅可降低亚硝酸盐毒性,还能促进对虾顺利蜕壳。增氧还有助于稳定水温、水质指标和藻相,减少环境波动带来的应激反应。建议常备增氧片,比如氧宝Ⅱ,以防停电,转水等紧急情况发生。

4、常保健:护肝健肠,增强体质

秋季前期高温、后期降温快,对虾肝胰腺负担重,建议定期使用健肠宝软颗粒拌料10%-20%投喂,护肝健肠功能,提升对虾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,降低弧菌及孢子虫爆发风险,加料更顺畅。

总结

安全度过“扫浑期”是决定如东小棚秋虾养殖成败的关键环节。必须坚持“以防为主、养水为本、健体为根”的管理思路,在扫浑期前抢肥稳水、期间勤改底强增氧、全程做好体质保健与水质监控。只有系统化落实各项管理措施,才能有效规避疾病暴发风险,确保对虾顺利进入抢料期,最终实现安全出虾、提质增效的目标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