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台风“桦加沙”过后,华南水产养殖户修复补救指南

超强台风“桦加沙”过后,华南地区水产养殖户面临池塘漫塘、设备损坏、应激死亡等多重挑战。灾后修复工作需科学安排,循序渐进。本指南从设施修复、水质管理、养殖管理、病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一些操作建议。
01 全面检查与设施修复
在检查养殖设施前,确保周边环境安全,特别注意农田鱼塘棚舍周边的电线情况,预防漏电触电事故发生。池塘设施修复方面,立即检查场区电路、供电设施,杜绝安全隐患;检修渔业机械设备,加紧维修受损的增氧机、投饵机、水泵等养殖设备。同时检查池塘堤坝、进排水口,及时抢修和加固。

对于网箱养殖,检查网箱框架各部位是否完好,有隐患的部位要及时修理加固。查看缆绳是否有断股或磨损现象,必要时可在可能的迎风面增加相对较长锚固。

对工厂化养殖设施,排查生产用房、取水井、进水管道和过滤系统等,抓紧维修恢复,确保循环水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。检查车间顶篷等生产设施,及时清除积水,修补被损坏的覆网覆膜。

02 水质调控与科学管理

首要任务是做好排水与水位控制,对于地势低洼不能自行排水的地块,要运用抽水设施进行抽水。发生内涝的池塘及时排涝降低水位,有条件的适当换水。其次,暴雨后池塘水质可能受到严重影响,需及时换水或添加水质调节剂。应重点监测水体的pH值、溶氧量、氨氮等关键指标。

水体消毒方面,可使用生石灰(8-15kg/亩)泼洒、漂白粉、碘制剂等消毒水体,杀灭随雨水、洪水带入的病菌。天气晴朗后,施用微生物制剂、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。

台风、暴雨后,由于池底泛起,藻类死亡,遇到闷热天、尤其是早晨,易引起缺氧。应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,并可配备一些增氧剂应急。

 

03 养殖与病死水产管理
台风暴雨过后,水产动物受到强应激影响,需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,应增强免疫力,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、免疫多糖、保肝健、免疫多肽等免疫增强剂,提高鱼、虾、蟹等抗应激能力。投喂量应适当控制,待养殖动物恢复和水质改善后再逐渐恢复正常投喂,及时加强营养,投喂优质饲料。对于死亡水生动物,应及时诊断病因,明确是细菌性、病毒性还是应激性死亡。根据病害类型,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,注意药物的用量和使用周期。

 

04 病害防治措施
台风过后,水产养殖动物易爆发病害,需加强监测与防治。暴雨后病原生物活跃,易导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和传播。全面消毒是切断病原传播的关键。应及时清除病虫枝、烂果、烂叶等,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温床。对于病死水生动物,要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并立即进行消杀防疫,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。

科学用药对病害防控至关重要。在台风后3-7天的病虫害防控窗口期,及时喷施杀菌药预防细菌性疾病。抢晴喷施广谱性杀虫剂和杀菌剂,预防病虫害的暴发流行。

 

05 灾后恢复与重建
补放苗种:根据养殖设施受损和苗种丢失状况,合理补放优质大规格苗。在苗种补放过程中,要注意水产品苗种的质量问题,把好苗种的种质关和补放技术关。记录与保险理赔:对于减少损失至关重要。详细记录灾害损失情况,包括养殖设施损坏程度、养殖生物死亡数量、设备损失等。如有灾害损失,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,并了解救灾补助政策。

长期预防措施:修缮排水系统,加高加固池塘堤坝,准备应急发电机和抽水设备。建立定期巡查制度,提前制定台风应急预案,以便未来应对类似自然灾害。

科学的修复方法不仅能减少当前损失,更能提升养殖场抵御未来自然灾害的能力。广大养殖户朋友如有任何养殖技术、管理等难题,请随时联系澳华集团在当地的技术服务团队,我们会竭尽全力助大家渡过难关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