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抓住2025年大草鱼行情?20多年“老塘主”的稳赢秘籍大公开!
据了解,武汉地区是中大草鱼的养殖重地,但连续三年的低鱼价让养殖户苦不堪言。尤其是2024年大草鱼价格一度跌破成本线,多数养殖户只能保本或直接亏损。
2025年上半年,草鱼市场行情一路高歌猛进,2斤规格的草鱼飙升到8元以上。这五年一遇的好行情,宛如给养殖户注入一剂强心针,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。
通常大草鱼的养成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周期,比如2024年3~5月入塘的水花,当年年底只能长到1~3两,2025年年底才能长到2~4斤。而5斤以上规格的大草鱼,则需从2022年的水花养起。因此,大草鱼的库存量并不会一下子增多,年底的行情值得期待。
养殖户如何把握住这一波好行情?接下来,向大家分享几位资深养鱼人的经验之谈。
拥有二十多年养鱼经验的张老板,近年来养殖效益持续稳定。即便在去年的低鱼价下,他依然实现了亩利润超1500元的佳绩。
这份稳健的收益,源于他始终坚持的核心策略——“投好料、冲规格、出大鱼”。
张老板现有35亩塘,划分成2口成鱼塘搭配2口苗塘,通常在苗塘投放10尾/斤的规格苗,养殖一年后长到2~3斤,再转大塘养到9~10斤的大草鱼,整个周期需要两年时间。
2024年,一口16亩的塘2月投放1斤的草鱼1406尾、4.2斤的草鱼600尾、0.33斤的鳊鱼1570尾、0.2斤的鲤鱼5000尾;12月产出平9.5斤的大草鱼16919斤、平2斤的鳊鱼2579斤、平3斤的鲤鱼4830斤、刁子+鲫鱼848斤,总计25176斤,亩产1574斤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他的草鱼在短短10个月(实际投喂时间不足8个月)内,便从1斤规格飙升至平均9.5斤,基本上平均每月增重超过1斤,生长速度惊人。
张老板详细介绍了整个养殖管理流程,针对草鱼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差异化的投喂策略。
万老板养草鱼近三十载,从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路养到如今步入中年。凭借着这门精湛的养鱼手艺,他完成了人生大事——娶妻生子,培养孩子上大学。
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万老板养鱼从不冒进。踏实稳重的性格决定了他奉行“求稳”之道。
从鱼苗(水花)培育到几两的规格苗,再到最终养成大草鱼,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,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据悉,他会划出5亩多的塘作为苗塘,以较高的密度放养大概1万多尾苗,从水花养到1两左右的苗,再培育成6~7两的老口苗。这个过程他从不急于求成,至少需要花费2年时间。
为何坚持培育这种二龄老口苗?
万老板有他的独到见解:一方面,自家全程把控投喂和管理,鱼苗的质量放心可靠;另一方面,虽然二龄苗前期生长速度稍慢,但胜在体质强健,底子打得牢,在后续养殖中抗病力强,能有效规避后期大规模病害的风险。
待到年底或开春,这些6~7两的二龄老口苗被分塘放养。此后全程投喂澳华“草鱼安康”,养到年底(冬至前),即可冲上10斤左右的大草鱼。
从去年的干塘数据来看,澳华料的吨产达1170斤,比市场上的平均水平高出200多斤。
因此,万老板的高效养殖策略就是“先稳后快”,即前期稳扎稳打,用两年时间精心培育健壮的老口苗;后期凭借优质饲料加速冲刺,仅用一年时间,把规格拉到9~10斤。
2025年,万老板的分塘养殖密度在200尾/亩,从3月份正常投喂,到7月底,塘里的草鱼均重已突破4斤,意味着平均每个月能长1斤鱼。
在3~4月份周边多个草鱼主养区遭遇严重病害的时候,不少鱼塘损耗率高达30%以上,而万老板的整塘鱼却能安然无恙地渡过这场病害高发期,实属不易。
叶老板虽从2021年才入行养鱼,但凭借果敢的个性和不懈进取的精神,在短短几年间迅速提升了养殖技术。
经过四年的实践,他深刻体会到养鱼的关键在于与时间赛跑——既要追求产量,也要注重生长速度。
目前,他采用“轮捕轮放”模式进行养殖,售出一部分成鱼(2~4斤)之后便会补苗(60~100尾/斤)入塘,10多亩的塘保持在1万多尾的密度,相当于亩投放1000多尾。
如果密度过高,他也会卖一部分鱼苗。总之,鱼塘不会放空,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养殖密度,全年能出2~3批鱼,产量和效益都能大幅提升。
叶老板一口6亩的塘,去年年底,存塘鱼规格已达3~4两,今年7月10日可出售2.8斤左右的草鱼7000多斤,塘口价为7.5元/斤,实现亩利润5000多元。
据了解,他全程投喂澳华“草鱼安康”,吨产可达1817斤。以今年鱼价计算,投喂一吨澳华料就能赚回一吨饲料的成本。
叶老板能在7月卖高价鱼的关键,在于其出色的管理,即使在4~5月也能正常投喂。
为促进草鱼消化吸收并保护肠道健康,他坚持每天投喂一餐“鱼康宝”。这不仅有助于鱼体粪便的发酵分解,还能净化水质;同时,他还定期内服保健,10天一次,一次连用3天。
“要想草鱼长得快,就要在别人加不上料的时候,依然能正常投喂。只有抢抓育肥时间,才能实现早上市、占先机。”他总结道。
陈老板养了28年的草鱼,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就是“高投入、高产出”。别人养一批鱼下来,每亩塘用不到1吨料,而他却能用到1.5吨料。
他认为,只有让鱼儿获得充足且优质的营养,才能实现快速生长,把产量拉起来。
以去年一口12亩塘为例,年初投放4两的苗1190尾,5两的苗2600尾,鲫鱼和黄颡100斤,底子共1876斤;12月干塘时卖出平6.4斤的草鱼2万多斤,0.2~1斤的鲫鱼4374斤,平0.2斤的黄颡631斤,共出鱼2.5万多斤(中途损耗1000斤)。
统计下来,12亩塘投料22吨,其中澳华“618+鲲丰宝”21吨,草鱼吨产高达1104斤。
陈老板特别强调用料的关键性:“我这边用的都是中高档料。用什么料,投多少料,效果差异巨大,有可能吨产相差200斤左右。按6块钱的鱼价计算,每用一吨料的收益相差1200元以上。”
今年年初,他投放1斤多的草鱼苗,到7月下旬打样时,鱼的平均规格已达4斤多,再次印证了其“高投入、高产出”模式的有效性。